STO 空间转录组测序

  • 产品简介
  • 技术流程
  • 样本要求
  • 案例分析
  • FAQ


时空组学技术(Stereomics,STO)结合DNA纳米球(DNB)模式的阵列芯片和原位RNA捕获技术分析目标样本的组织切片的空间基因表达模式,这有助于理解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功能、表型和位置的关系,其可应用于癌症、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多种研究领域。


应用领域
  • 肿瘤异质性
  • 细胞图谱
  • 生物标志物发现
  • 组织发育机制
  • 组织形态学
未命名文件.png
送样要求
物种范围人、小鼠和大鼠,其他物种需评估
样本类型OCT包埋组织
组织要求新鲜组织请严格保证离体 30min 内进行直接 OCT 包埋,或异戊烷、液氮等制冷剂速冻, 最大程度上避免组织内部 RNA 降解
样本质量检测RIN≥7
具体送样要求咨询当地销售
黑色素瘤的细胞层次揭示了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A cellular hierarchy in melanoma uncoupl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期刊:Nature    发表时间:2022.09.21      影响因子:69.504

研究背景

黑色素瘤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变性。大量证据表明,黑色素瘤细胞可以表现为黑色素细胞(增殖性)或间充质样(侵袭性)等细胞转录状态。scRNA-seq分析证实了这两种细胞状态可以共存。然而,来自体内、体外模型的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其他状态的黑色素瘤细胞,也就是说人们目前对黑色素瘤瘤内异质性的理解可能是不完整的。这些观察到的证据也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这些不同的细胞状态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扩散的贡献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黑色素瘤的表型异质性。

研究方法

利用同种异体黑色素瘤移植模型,挖掘潜在的黑色素瘤细胞亚群,并将其注射到小鼠中。然后,结合scRNA-seq、谱系追踪和Stereo-seq等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黑色素瘤细胞亚群的生长结构以及其所在位置的空间环境,找出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

重新探究黑色素瘤细胞状态的多样性


基于携带Tyr::NrasQ61K/o等位基因和缺乏Cdkn2a(也称Ink4a或p16INK4a)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鼠发生皮肤单克隆黑色素瘤病变,并随后向淋巴结、肝和肺转移。为了增加该模型的多功能性,研究人员在C57BL/6小鼠中衍生出同基因细胞系,并用scRNA-seq评估了这类黑色素瘤病变的转录组图谱。进一步对恶性细胞群进行分析,通过无监督聚类和UMAP分析,识别了7种不同的黑色素瘤细胞状态(图1a)。

研究人员使用基因集合富集工具对每个聚类进行功能注释,并建立了每个这些簇的基因表达特征(图1c、d),使用AUCell计算不同细胞的预测值,并将其映射到UMAP空间(图1e),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出现了前表皮间叶细胞过渡(pre-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pre-EMT)的踪迹,这些细胞是第一个以胚胎形式出现的神经嵴(neural crest,NC)定向细胞,并构成了一个自我更新的NC干细胞池(图1f)。此外,scRNA-seq分析显示,在这些病变中,可识别出具有黑色素细胞、间充质样、NC样和pre-EMT NC茎样特征的黑色素瘤细胞。

图片1.png


图1 NRAS-驱动的黑色素瘤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黑色素瘤的细胞层次结构


为了确认这些原发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分层结构,研究人员使用多色Rosa26-LSL-Confetti等位基因的可诱导遗传谱系追踪方法,发现Tyr::NrasQ61K/°;Ink4a−/−;Tyr::creERT2/°;Rosa26-LSL-Confetti+/+复合小鼠大约在8±2个月龄时出现原发性黑色素瘤病变(图2a)。当原发病变的肿瘤片段被移植到C57BL/6小鼠后,病变呈指数式稳步增长(图2b),且在组织学上无法与原瘤组织区分。经切片检查,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小克隆明显增大,扩展了数十个细胞,相比之下,大多数其他克隆仍很小(图2c)。

接下来,研究人员使用了基于密度的检测方法,以单细胞分辨率连续重建和评估总克隆大小(图2d),在此发现所有肿瘤样本中克隆大小都存在显著差异(图2e),进一步的证据展示了克隆大小积累分布的双峰行为(图2f)。综上表明,原发性黑色素瘤具有层次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表现出不同生长动力学和命运行为的细胞群——干细胞样和祖细胞样群,干细胞的特性与空间定位的环境有关。


图片2.png

图2 黑色素瘤生长具有层次结构


ECs促进黑色素瘤生长


为了寻找能支持pre-EMT NC茎样群的生态位样组织的证据,研究人员使用空间转录组技术(Visium)分析模型小鼠组织切片(图3a),并将空间转录组数据与scRNA-seq数据进行整合,发现应激样(缺氧)预测评分与到最近血管的距离之间存在预期的正相关关系,而pre-EMT NC茎样群预测评分与到最近血管的距离成反比(图3b)。

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研究人员选用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该技术具有纳米级分辨率、厘米级全景视场,将数据分割成50×50个DNA纳米bins,检索51,200个直径为25 μm的bins的转录组信息,测量转录内皮特征(二进制AUCell cut-off)显示了肿瘤血管的空间位置(图3c),其外部边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病理学家手工注释的边界。将细胞身份分配给每个空间模块,证实了pre-EMT-NC茎样状态与到最近血管的距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图3d),以及应激样(缺氧)细胞状态与血管之间呈正相关。经过系列实验验证后发现ECs通过促进pre-EMT-NC茎样状态的出现和/或维持来刺激黑色素瘤的生长。


图片3.png

图3 血管周围的生态位促进黑色素瘤生长


PRRX1标记了促进黑色素瘤转移的细胞


PRRX1可促进上皮癌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小鼠和人类间充质样细胞的假定驱动因素。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组常见的小鼠和人类PRRX1靶基因,包括FBN1和TGFBI(图4a)。在间充质样黑色素瘤培养物中沉默PRRX1导致间充质和EMT特征显著减少(图4b)。为了研究这些细胞的后续发展,研究人员用TAM治疗小鼠,并收集30 d后的病变,发现tdTomato+细胞占比由早期的约35%下降到约4%(图4f)。更多证据表明,Prrx1间充质样细胞(或其后代)的一部分可以在原发性肿瘤中转换表型(图4g)。研究人员在经TAM治疗早、晚期的小鼠分别分离出tdTomato+细胞,并分析其scRNA-seq数据,发现早期细胞表达EMT/间充质样特征,但无法检测到Mitf和MITF驱动的色素沉着特征(图4i)。以上表明,Prrx1标记的是一个促进转移但不促进原发性肿瘤生长的黑色素瘤细胞群。


图片4.png

图4 时间单细胞追踪识别促进转移但不促进原发性肿瘤生长的黑色素瘤细胞群

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通过整合小鼠遗传学、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谱系追踪和定量建模,发现黑色素瘤的生长受到相对有限的致瘤细胞群体的支持。作为证据,研究人员提供了高分辨率的空间转录组图谱,绘制了肿瘤生长起源和表现多样性分布,为开发黑色素瘤早期检测方法和及早阻止其扩散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Karras, P., Bordeu, I., Pozniak, J. et al. A cellular hierarchy in melanoma uncouples growth and metastasis[J]. Nature 610, 190–19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42-7

  • Q: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所需植物组织切片相较于动物组织切片为什么会多很多?
    A:
    植物组织 RNA 丰度普遍小于动物组织,并且由于植物组织较难透化,植物组织每一步骤的消耗量会适当增加,例如切片质检 1 次便需要 30~50 张切片。而且同一样品进行多个实验(质检,透化,建库),每步重新封存后进行下次实验时总量会有大约 10 张切片的损耗。